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古韵新风——云南红河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5年10月10日 06:51 来源:经济-经济
2月4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原阳县阿者克村的哈尼梯田,云雾缭绕。该县依托哈尼族农耕文化和独特的梯田灌溉系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胡彦慧(中国经济视野)红河州屏边县的花米节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年来,当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盛宴传承传统文化(2024年13月13日摄)。施启鹏(中国经济视野)7月16日摄,省田径市(左一)云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传授紫陶制作方法。蒲岭(中国经济视野)9月13日图,蒙自市国桥米粉店,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蒙自过桥米粉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丽珠正在制作米粉。薛莹莹 摄(中国经济视野)建水县双龙桥,位于庐江与潭冲河交汇处,7月18日拍摄。这座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胡彦辉(中国经济视野)3月27日拍摄的建水古城一角。当地推动古建筑修缮,带来古建筑保护性开发,激发文化旅游产业热情。罗琪(中国经济视野)7月1日图2日,红河州金平县彝族火把节开幕式上,村民载歌载舞,与游客共庆节日。陶依林图(中国经济视野)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文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一张以“三千四百年”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面条锡矿开通、百年桥米稻。红河州的古城,有着浓浓的古色之美。建水古城和古城的传承是滇南儒家教育的兴起地区。古街、古村落、古桥、古井、古佛塔、古寺庙,别具一格。红河州拥有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拥有不可动摇的文物古迹2888处,其中国家基本文保单位30处。红河州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保护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化古迹关系、历史遗产和工业遗产,推进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保护和传承实现高增长和发展。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合理的问题,红河州完善了保护名录制度和继承人代表制度。截至今年9月,各级无条件文化遗产项目代表1250人,其中国家级16人、省级86人、国家级190人、国家级958人。他县级。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财富,红河州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在文化遗产中挖掘不合理文化遗产内涵、讲述不合理文化遗产故事等方面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兰达斯非文化遗产通过创造性变革和现代发展实现了活态传承。红河州依托民族节日等节点,以丰富的表演活动为载体,组织传承文化遗产代表进行技艺展示、成果表演和传承技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红河州每年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200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场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它积极探索拍拍无情文化遗产的刺激,“无情文化遗产+”多方位的体验体验,而学生、旅游、艺术、动漫等多种陪伴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无情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参与,为无情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太阳报-经济记者 关培莉)
(编辑: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