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成就——从“十四五”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成就——从“十四五”看中国的答案 2025年10月21日 08:44 来源:新华社 “十四五”规划已经完成。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舵主的党中央,统领全局、领路、掌舵。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安心办好自己的事情,用新的伟大斗争创造新的历史成就。中国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保持定力,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 10月经济增速公布ER 20表明,航运巨头中国并未停止外部压力,继续表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引水而行,扬帆起航。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主要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立即审时度势、作出决策调整,确保我国经济这艘船乘风破浪、坚定长期航行。”这是新时代以来党领导经济工作实践的令人振奋的总结,也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面对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十四五”期间,世界世纪变迁加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比以往更加艰巨。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超攻坚克难,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迈出大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性发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量”不断跨越新水平——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新门槛,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在经济增长方面,“十四五”期间预计突破35万亿元,相当于“长三角重建”,超过世界第三位的经济总量。多家外媒纷纷发表文章,盛赞“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称其超出预期。在世界发展舞台上,中国力量越来越强更明显。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增长年均5.5%,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全球发展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在“质”上实现新突破——近日,两则消息引起关注:马来西亚亚航正在洽谈购买C919客机,柬埔寨国家航空公司计划购买20架C909飞机。 2025年1月14日,一架南航C919大型国内飞机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记者王瑞平拍下国产大飞机“出海”的照片,展现了大国的技术难度。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下水,首艘四代舰n 石岛湾基地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RAR&D总数位居全球第一;今年,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十四五”期间一个又一个“第一”,见证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蓬勃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发挥好这一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一优势。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必然走向抢占发展主动权。 ul中国超大规模周期:2021-2024年dom平均贡献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比“十三五”期间提高11.1个百分点。从深广的经济格局来看,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商的地位。 “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向上发展、取得成绩,还有很多注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四年下降11.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电力资源区带动作用持续上升,经济占全国40%以上;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0%,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矿石稳定;已建成高标准农场超10亿公顷……2025年7月9日拍摄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利亚镇安安村高标准农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蒋宏景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转向更高质量、更平衡、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市场准入制度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制度之一。针对仍然存在的隐性壁垒、已修复的地方保护方案等顽症问题,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嘲讽深水区的困难。今年发布的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次“瘦身”,数量清单项目由2022年版的117项减少至106项。名单外,各类经营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改革是伟大时代的大胆之举,是繁荣进步的动力源泉。经过40多年的改革,大家满意的容易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难题还有待破解。 “十四五”是我们着力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历史衔接时期。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评估,落实《公平竞争评价条例》,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2021年7月16日,湖北武汉拍摄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时信息。习近平 摄新华社记者 肖一久 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体制机制,多类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着眼于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五年来,重点领域改革“直击难点”,一系列改革组合“落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工作目标基本如期完成。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已逐步启动,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讨论矛盾和问题而不回避,消除顽疾而不含糊,面对风险挑战而不退缩,努力开辟改革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改革越深入,开放水平越高;开放水平越高,改革的进度就越大。 “十四五”期间,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并未追求高水平开放。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试点有序推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服务贸易等国际经贸活动博览会、消博会持续举办;免签政策优化“开门迎客”,单方免签“朋友圈”扩大到47个国家;对至少发达国家和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的税收产品提供100%零关税待遇……从不断推进基于货物、要素流动的开放到注重更加制度化的开放,中国实现了自己“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新发展,也给有自己新发展的世界带来了新机遇。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发出的庄严邀请,表达了中国无可置疑的威慑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注入强大信心和能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改善民生福祉。走进云南丽江现代化花卉产业园,随处可见各色鲜花芬芳扑鼻,冷物流车平稳运转。这个工业园吸引了周边地区3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视察。从品种、价格、到工作收入……总书记仔细看,并提出具体问题。 “你们生意兴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生活如花一样美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给了大家更多信心和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把民生放在第一位。 “十四五”规划amework提出7项人民经济指标,占20项关键指标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历届五年规划中最高。 2025年8月21日,居民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服务站或保险便民处办理医疗保险服务。新华社记者 郭旭雷 摄 就业是人民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第十四次学习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工作作为民生第一要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当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全面工作的重点工作战略》提出,从中层抓起推动高质量全面工作的顶层设计。“十四五”以来,我国家乡全年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总体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8月25日, 2025年,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松武广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社保证查询相关服务。新华社记者 郭旭雷 摄 儿童教育、学业教育、工作收入、疾病治疗、养老、安居扶弱是民生问题 影响着亿万家庭es. 300多个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县建设了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跨省就诊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农民工脱贫人数连续四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五年来,我们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幸福生活的温暖基础更加明晰。 2025年4月17日,孩子们在北京市朝阳区幼儿综合服务中心玩耍。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超过14亿中国人民共同分享共同努力,改革发展结出硕果。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市场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更加凸显。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谱写中国现代化建设更加辉煌的篇章!文字作者:魏玉坤、邹多伟海报设计ign:MA开发协调员:褚兴华、杜宇、李梦娇、陈茜 (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