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北极深潜、枢纽封顶、热脉相连中国项目再获突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北极深潜、枢纽封顶、热脉相连中国项目再获突破 2025年10月29日 07:39 来源:央视财经 近年来,我国重大工程和前沿勘探领域相继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完成世界唯一连续深潜北极密集海冰区,到西安东站主体结构封顶,再到我国最长长线供热管道竣工,三个“全国第一”乃至“世界唯一”都是建设突破和科学科技进步。全世界独一无二!我国已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了持续的管理深潜。 10月27日,科技部联合组织的科考队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执行的北极载人深潜任务成功返回。我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例深潜作业与破冰能力联姻的“探索3号”,承载着可提交的“奋斗”,在北极共完成了43次潜水作业。 “奋斗”号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改变了双潜器潜艇作业模式。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今年7月22日从三亚出发,随“蛟龙”号载人深潜队前往北冰洋执行深潜任务。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了56天,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科学实验。此次“奋斗”共完成43项可提交作业。与此同时,“蛟龙”号载人深潜队完成我国首次在北极冰层下潜,并与“奋斗”进行水下合作作业。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部盆地,科考队对加克大洋中脊进行了全球首次科考,最大下潜深度达5277米。此行开创了稠密冰区“船潜合作”移动冰潜新模式,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北极海冰稠密区进行连续深潜的国家。科考队采集了一批重要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本,获得了大量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提供重要科学支撑。国内首创!西安东站主体结构率先完成。 10月27日上午,西安东站主体结构,我国“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顺利竣工。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着这个承载着西北交通新使命的枢纽正在加速形成。作为全国铁路网布局的关键节点,西安东站总建筑规模39.4万平方米,设有13座车站、27条线路,并设有专用城际接口,真正实现高铁、普通列车、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未来投入使用后,年旅客发送量预计将突破3650万人次,成为缓解西安铁路枢纽客流压力的重要引擎。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修建的车站屋顶采用了第一道屋脊结合斜空间的管桁架结构。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提供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并提出了非常高的施工挑战。为此,施工团队自主制定了分区改进方案。通过精确的分段吊装和拼接,不仅施工更加安全,整体施工效率也提高了30%左右。全长110公里!我国最长的长距离供热管道于10月26日上午竣工,在“辽热集集”北线齐河段潘庄引黄干渠最后一个断口处,“辽热集集”长距离供热工程全部接通。全线冷调试已启动,将于今年冬季采暖季投入运行。 “辽河热进济南”项目是指利用山东聊城发电厂余热“变废为宝”的供热项目,为济南市区提供“域外热源”。北线综合体此次,山东聊城信发集团鑫源电厂余热将在今年冬季采暖季转化为高温管道水流,向济南市中心输送清洁热能。该“超级供热管道”全长110公里,管径1.6米,是目前我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距离供热管道。除北线外,“辽雷至集集”南线也将于年底前建成。此后,全长约150公里的南北线可为济南供暖1亿平方米。预计每个采暖季可减少常规煤炭消耗129.8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6.4万吨,相当于塞罕坝4个林场一年的碳汇量。格力重型装备背后at Power是大国智慧的支撑。超级工程的实施是民生温暖的体现。中国正以坚实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编辑:孙丹)
上一篇:光模块需求增加龙头企业业绩下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