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全球医药装备“顶尖产品”闪耀中国国际进口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金万霞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 《证券日报》记者现场注意到,来自全球医疗器械和医疗健康企业的创新“顶尖产品”悉数亮相。诺华、罗氏制药、辉瑞、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等制药“巨头”悉数亮相,带来放射性配体治疗药物、超高梯度场磁共振等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也不容小觑。例如,连续八次亮相展会的复星医药,展示了多款领先的创新制药器械及国际合作成果,涵盖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多个领域。y 肿瘤、免疫炎症、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疾病等治疗领域;首次参展的维生药业宣布与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东富龙科技集团合作,探索双室冻干制剂技术的应用潜力。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海外审批总金额将达600亿美元,占全球关联交易额的99%。医疗器械和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力量正在加速受到跨国公司的关注。进博会上,法国生物制药公司赛诺菲执行副总裁、全球仿制药业务部负责人夏立伟感叹,中国不仅是重要市场,也是创新合作的热土。复星CEO刘福军直言中国已经ady是引领行业创新变革的主要力量之一。创新产品不断发布。 《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成为全场焦点。本届进博会,西门子医疗展出面积达1000平方米,展出的超快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可以在2.5秒内清晰捕捉到以往难以检测到的微小肿瘤,帮助医生完成亚毫米超高精度的微创治疗。诺华展示了11款盖伦奖获奖产品,展示了其创新实力。据悉,盖伦奖设立于1970年,被誉为“医学界的诺贝尔奖”。自该奖项诞生以来,诺华已荣获近80个奖项,涵盖心血管、肿瘤、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眼科等多个疾病领域逻辑。此外,复星医药还带来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CAR-T细胞治疗产品、无创“磁刀”治疗技术等众多全球前沿产品。中国市场巨大的转型能力也为很多初创公司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本次进博会孵化区的医疗改造中,《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不少案例。将浅蓝色设备放入口中,然后深呼吸。装置内的药物随空气进入肺部,精准靶向肺部。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该展品由珠海瑞斯普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斯普利”)研发。 “中国的变革速度正在让世界惊叹。”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陈永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正是因为中国的研发水平,2018年,在还在工作的同时,在国外,他决定寻找risproli并返回中国。深圳市维德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目前可以为市场提供高精度辅助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软组织介入定位解决方案。该公司创始人兼CEO谢卫国告诉记者,公司的主打产品经皮介入智能手术机器人已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等50多家医院使用,发展速度非常快。 “这种转变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谢卫国表示,创业之前,他仔细审视了全球产业链,发现只有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最切实的政策执行、最高的临床研发水平。效率。外资企业拥抱中国市场的蔡司展台,一面蔡司镜映出的胶片金色光泽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该眼镜采用蔡司Diamond Cube Gilt膜,其创新镀膜工艺可显着提高镜片底色的纯度和易清洁性能。 “这是一款本土创新产品,这也是它首次亮相进博会。”工作人员说道。此外,在展台上,记者还看到了今年9月刚刚下线的三台高端蔡司显微镜,全部为本地生产。可以说,“本土创新”已经成为进博会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在内窥镜巨头Karl Storz的展位上,记者看到了两款国产化影像产品;在全球领先的放射设备治疗企业瓦里安医疗的展位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可为直线加速器提供动力,使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效的个性化自适应放疗成为可能;美敦力展位上展示的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是中国制造,相关产品引入日本市场,并计划拓展至东南亚、欧洲等市场……更加紧密地拥抱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外资企业的选择。中国区总裁刘玲告诉记者,真正有意义的改变必须植根于临床实际,响应当地健康需求,体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刘凌介绍,飞利浦在中国建立了5大创新中心和主要生产基地,95%以上的产品在中国研发和制造。卡尔斯托兹中国区总经理阮琼告诉记者,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快全球创新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公司正积极与中国医疗及当地合作伙伴合作,以更多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医疗体系转型升级。美敦力还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来探索潜在的本地创新。记者了解到,中国是美敦力全球唯一设立专门区域资本基金的市场。合伙人王京华表示,该基金已投资了10多家中国医疗科技初创企业和希望善,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优质的医疗解决方案。外资企业继续加大对华投资。例如,2025年,蔡司推出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项目;诺华在浙江海盐建设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6年底竣工,公司正在考虑启动该项目诺华中国总部二期;赛诺菲今年10月也启动了胰岛素原料药建设项目;除了在中国建设制造能力外,复星还在中国培训了超过15,000名医务人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针对县域市场和当地人进行相关产品的适配。快森多中国业务负责人陈凯告诉MGA记者:“这次我们带来了快森多中国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款产品是针对县域和中药材市场量身定制的,没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也能操作,也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诺华告诉记者,中国是诺华全球第二大市场。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诺华在中国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司今年交付了“致力于成为最有价值的企业”的愿景在“赋能基层”方面,诺华帮助提升县域诊疗水平,造福县域患者。目前,诺华业务已拓展近千个县域市场,覆盖皮肤、风湿、心血管、肾脏等重大疾病领域。截至2024年12月,约8070万中国患者受益于诺华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