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黄金首饰谨防“缩水”陷阱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国际金价继续高位震荡。 “留金”的理念让很多买家产生了以旧金饰品“以旧换新”的想法。将家里闲置的旧金饰品换成新款式,不仅满足了他们的佩戴需求,还间接实现了财产保值。然而,近期,《新民帮农夫》栏目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在“以旧换新”过程中,旧金饰品莫名“缩水”。有的损失了9克,损失了近万元,有的直接“蒸发”了20克以上,每克单价已涨至2000元不详。这些“越来越轻”的产品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消费陷阱?记者对此展开深入调查。陷阱一:不称重b金检前。 “验金前我没有称项链的重量,火烧完后被告知项链只剩下27克了,剩下的9克黄金是不是凭空消失了?”当提到10月30日的“金币兑换体验”时,消费者女士仍气愤不已。张.她手上的这条名牌纯金项链是2008年购买的,收据上清楚地标明重量为36.01克。然而,经过六福珠宝店的“金检流程”后,重量减少了约四分之一,其中9克黄金却成了一个谜。不同商店的黄金验证流程有所不同。张女士告诉记者,他手里有很多旧金首饰,重约57克。她计划近期将旧金首饰“以旧换新”,换上一条60克的纯金手链。为了选择费用分摊方案,他走访了三间六福珠宝店es,却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10月30日下午,他首先抵达六福珠宝汇金百货。 “这家店比较标准,验金前我们称了一下,项链重约36克,和我收据上的克重基本一致。验金后,我又称了一下,重量没有变化,只是说我的金饰品不纯,需要额外收取损耗费。”张女士觉得损失计划无效,于是放弃兑换,下午前往黄浦区溧水路六福珠宝紫金城商厦店。让她没想到的是,六福珠宝紫金城商城的经营从一开始就“奇怪”。 “去之前我就在微信上咨询了店员‘以旧换新’的问题。到了之后我要先检查一下纯度,然后店员就带我去了B1楼的金检点。”商业大楼的地板。黄金检验称重完成后,他告诉我,我去了‘第三方合作点’,不是六福柜台。”张女士回忆,整个过程中,店员甚至没有询问她旧项链的原始重量,也没有在检验前称重黄金。直接请第三方人员用步枪对项链进行破坏性测试。他说,按照“以旧金换新”的行业标准,之前,黄金检验时,应亲自对旧金首饰进行称重,并与消费者确认旧金首饰的初始重量,以免造成后续误会。通常,黄金检验过程中损失的黄金量很少,少则几毫克,多则几十毫克,更让他怀疑的是,在黄金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总是背对着他,所以他看不清前任。行为过程。 “火一停,他们就把项链放在秤上,说只有27克!我当时就纳闷了,36克的项链怎么着火后就少了9克呢?”张先生立即询问,却是紫金城商业大厦店的店员。项链似乎缺失了很多节,而且由于对黄金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这件首饰的接口被损坏,无法再正常佩戴。经检查,重量约为27克;过热测试后再次称重,重量没有变化。经过比较,张女士最终决定在静安大榕城店“以新换新”。张某多次回忆,离开汇金百货后,他总是把项链放回原处,不可能丢失9克黄金。他认为:“问题很可能出在Mall City Mall店的金检流程上。”经警方抽查,未发现异常情况。紫金城市商城店方坚决否认该店有任何“肮脏”行为。一位店家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商场的消防要求,店家长期配合第三方检验机构对B1层进行检测,而不是在店内进行检测。黄金检验。 11月5日,张女士告诉记者,六福珠宝一直否认“金检前不称重”的责任。总部客服人员态度强硬,将所有问题推给了“第三方金检点”。 “这是带我来金方检查的店家工作人员,现在出了问题,他们完全推卸了责任,这有意义吗?” ”张女士说,“我白白损失了9克黄金。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陷阱二》换取“定价” 如果张女士遇到“疑似因流程不规范减肥”,那么Ms。直言不讳地问道。新珠宝的克数和重量。逐片的基础比材料价格高,而且图案比较新颖,不是按克卖的,是按“一片基础”卖的。 “克换克”已成“定价” 钱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母亲有旧金首饰,总重量为46.96克。 10月17日,他们来到亚一金店嘉联华广场店,目标明确:“按克定价,以克换克”。 “当时店员先给出了价格,我们算了一下老金的折扣价,按照1159元/克计算,46.96克的老金可以折到54426元。”钱女士表示,在挑选新首饰时,店员继续推荐“定价”的黄金首饰,让母女俩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以旧换新”。 “他们说,‘定价’黄金首饰款式更新颖,结构更复杂。工和镶嵌技术。比按克卖的要好,适合年轻人佩戴。”由于“定价”金饰品往往形状复杂,有的还镶有其他材质,钱女士和母亲无法直观判断其实际重量。加上店员也始终不清楚,反复强调“定价不是按克卖的,每克价格更高。”二人只是继续夸奖“款式好,档次高。”两人并没有注意到。最终,他们挑选了几件“固定价格”的黄金首饰,其中包括8颗转运珠、1枚金戒指、1只破损的金手镯。挑选完后,钱女士因他人原因暂时离开,而她的母亲则在店员的指导下签署了所有收据和协议。当晚,当她发现店家因重量“缩水”而拒绝更换珠宝时,钱女士彻底心烦意乱。仔细查看收据:收据上明确写着新首饰的总重量为25.939克,仅为旧金首饰总重量的一半。算下来,每克的成本在2000元以上。太贵了!”钱女士立即联系亚一金店嘉联华广场店,要求退款或者换新的“克换克”,但均遭到拒绝。“店家称,收据上都标明了产品的价格和克数,还有‘不予退货’的印章。我妈妈签字就代表她知道并同意所有条款,不能反悔。”钱女士反驳道:“我妈妈年纪大了,不知道‘定价’和‘按克卖’的区别,店员也没有主动解释‘定价’金饰的重量和实际单价。这是信息不对称!”他认为,店员故意用“漂亮的款式”来唤起“固定价格”的销售模式,仿佛他们要求“克对克”,然后用“签名”作为例外的理由,误导消费者。 10月底,在嘉定区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下,雅亿金店嘉莲华广场店最终同意做出让步:钱女士按照“以克换克”计划重新调换部分熔化的旧金饰品。双方达成和解。钱女士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买家:“‘一价’黄金首饰看起来不错,但一定要计算每克的单价,不要被款式迷惑了。”提醒记者先算算再购买。采访中,记者发现,买家对“以旧换新”黄金的误解并非个案。多位业内人士透露,随着金价高位运行,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一些金店会通过“不定期的金检”来削减成本、增加利润。买家缺乏专业知识,很容易落入陷阱。买家应牢记以下“三原则”,保护自己的“黄金资产”。 ■原则一:亲自称重,确认重量,然后检验黄金。“以旧换新”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店员“亲自称重”。将旧金饰品放在电子秤上,查看秤上显示的重量,与旧金饰品的原始标签和购买收据上的重量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太大,必须当场询问,同时一定要让店员在收据上注明“旧金的初始重量”,双方签字确认后,才会进行后续的金检验流程和付款选择流程。 特别注意:在确认换货计划之前,不要让商店对旧金饰品进行“破坏性过度测试”。d、旧金首饰的损坏是不可逆转的,很难逆转。 ■ 原则二:明确您的需求,计算“固定价格”单价。如果你明确要“以克换克”,请严格选择以克计价的黄金首饰。不要被店员推荐的“固定价格”款式所迷惑。仔细询问和核对克重、人工成本以及拒绝新金饰的成本,避免更换期间出现“克重损失”。如果你确实想要“定价”黄金首饰,可以让店员当场计算出“每克的等效单价”,并与当天的金价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避免“款式款式”造成的经济损失。 ■ 原则三:仔细阅读订单,不签“混淆词”。谨防签单陷阱。仔细阅读收据和保修中的每个条款,尤其是退货说明交流政策,不签署“混乱词语”。签字前,请逐项核对收据或保修单,查看巴瓦特金饰品的重量、人工费、单价、总价是否标注清楚。黄金消费兼具“投资属性”和“装饰属性”。金价高位背景下,买家需保持理性。商家要坚守诚信经营底线,积极公示“以旧换新”的流程、收费和定价方式,避免“不对称”;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心里有个“秤”,先算算再购买,这样“以旧换新”才能真正实现“呵护、保值增值”,而不是“越换越赔”。